自我管理

自我思维管理

第一节 阴阳思维

第二节 变易思维

第三节 真实思维

第四节 创新思维

第五节 经权思维

第六节 中道思维

第七节 系统思维

第八节 和合思维

正文

案例

视频讲座

资料汇编

正文: 第三节  真实思维(中)

日期:06/12/2021 12:29:50 查看次数: 453

 

第三节  真实思维(中)

                 陈杰思

 

四、追求真理

人类的知识体系包含真理和谬误。许多谬误常常寄附于真理之上,同真理结合在一起,才能蒙蔽人。人类文明的发展,就表现为真理不断增加,谬误不断减少。每个人的头脑里存在的知识,既有真理,也有谬误。每个人的进步,就在于在头脑中增加真理,减少谬误。

实践是检验知识是否为真理的主要方式判断某一知识单元是不是真理,只能是通过实践来证实或证伪。如果某一知识要点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如果某一知识要点同与之对应的客观对象相违背,就是谬误。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判断某一知识是真理还是谬误的权力。有怀疑精神、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的人,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事实的验证,发现某些知识是谬误,勇敢地站出来,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对谬误进行批判。“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明]王守仁《王文成全书》卷二)(译: 学习贵在得到自己心灵的认可,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如果发觉它是错的,即使它是来自孔子之言,我也不能认为它就是正确的,更何况是来自那些不如孔子的人呢?在自己的心灵中验证,发觉它是正确的,即使它是来自平庸之人,我也不能认为它是错误的,更何况是来自孔子的理论呢?)

谬误给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带来利益,他们为了利益需要而维护谬误利用权力或势力强迫人们接受谬误,迫害向这些谬误发出挑战的人士。教条主义将权威人物的言论作为论证某一知识为真理的唯一根据,而不是以客观事实来验证。

列宁亦说:“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是向同一方面前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真理转化为谬误:  

 

五、寻找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是正确、有效、公正地处理事务的首要前提。如果一个人只习惯于远离事实存在之地,通过别人的报告、通过别人的转述来了解事实,那么,事实真相通别人自己的私利、别人的见识过滤之后、歪曲之后,穿过层层迷雾来到自己面前时,已是面目全非了。自己亲临事实存在的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唯一方法。

有时人们会抱侥幸心理,或持乐观态度而掩盖真相。成功的人从来不是将自己的事业建立在侥幸上。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只看到并利用客观现实中的几个因素,故意忽视客观现实中的不利因素,企图侥幸获得成功。而当客观不利因素出现时,很快就陷于失败。因势利导,要有危机意识。放弃报喜不报忧”、“只歌颂不批评”的思维模式,勇于面对客观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和消极因素,勇于面对困难、危机、矛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能只看好的一面,只看积极的因素。正是客观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消极因素、危机、矛盾,既然存在,就必然会爆发,一旦爆发,就会导致失败。孙子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译: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自己实力强大,自身准备充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自己虚弱,缺乏准备,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敌人或对手不出现上,那么,必定要失败。因为,任何敌人或对手,只要看到有机会,就一定会出现,给予自己重大打击。

有时人们会出于自私自利之心,出于护短的心态,凡是与自己有关的真相,如果暴露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结果,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加以伪装。如果不是打倒“四人帮”,让他们站在审判席上,让受害者站出来控诉,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四人帮”迫害他人的事实真相。

 

 

 

 

六、面对实际情况

所谓务实,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树立行动目标,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可行性方案,明白可以做什么,也要明白不可以做什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集中精力,执行有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产生实效,并通过评价结果,总结利弊得失,主动承担责任。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我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是拒绝了至少1000个看上去很值得投资的机会。有时能否安然度过危机,决定于决策者是否懂得取舍之道。”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先进》表明了孔子重视现实人生的态度。孔子试图弘扬大道,培育治国安邦的人才,以此来挽救正在沉沦的社会。

面对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可能地摒弃先入之见主观偏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它;要求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抽象的、空洞的、片面的、简单的阶段,而要进入到具体的、充实的、全面的、复杂的阶段;要求我们不要停留在以前的客观实际的认识上,而是面对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作出新的认识;要求我们认识自己所处的特殊背景下的客观实际,而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客观实际;要求我们亲临客观实际存在的现场,去认识客观实际,而不是接受靠别人描述的、被别人歪曲的客观实际;要求我们直接面对客观实际,而不是从书本、抽象理论出发去认识客观实际;要求我们不是用老办法去面对新情况,而是根据对新的客观实际的认识和了解,探索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在 1977 年 5 月 24 日的谈话中向全国郑重地提出了“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真实地看到自己落的现实,就能给自己清晰的定位,对照先进者看到差距有多大,分析自己落后的原因,找到缩小差距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邓小平说:“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 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作崇洋媚外 。现在大家明白了, 这是一种蠢话。我们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 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关起门来, 故步自封, 夜郎自大, 是发达不起来的。”正是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才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和决心。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
评价内容:
姓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