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陈杰思文献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战略

日期:05/18/2021 08:13:49 查看次数: 811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战略

                               

 陈杰思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凇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最新的评价。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况

1、局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过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也断续进行过正面抵抗,其中主要有江桥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日、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和绥远抗战等战役,由于这些战事发生在局部地区,可以称为局部抗抗。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且为了进行战争准备而竭力将全面抗日的时间往后推移,总体上推行对日退让的政策。现在没有确实的史料证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给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即使有这样的命令,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领袖,也可以拒绝执行。例如,如在防守锦州时,蒋介石数次令他抵抗,他却悄悄撤兵。所以,对于东北的沦丧,蒋介石与张学良负有共同的责任。1932年淞沪抗战,不能简单说成是十九路军孤军抗日作战,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抽调第五军增援淞沪,最后以妥协告终。

2、抗日战争前期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前期指的是从中日全面战争打响武汉失守,相当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积极应战的政策。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发出要求各地部队确实准备的密电,调兵增援华北,表现出积极应战的态度。193781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日本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815日,国民党政府下达总动员令。

在此阶段,国民党政府组织的大会战有:淞沪会战(1937813日~1111日),3个月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日军伤亡5万。南京保卫战(1937121日~1213日),国民革命军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防守南京,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太原会战(1937913日~11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徐州会战(19381月~521日),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兰封会战(1938521日~6月),会战没有取得应有的战略结果。武汉会战(19386月~10月),国民革命军毙伤敌军4万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国民党在战役指导上采取单纯防御方针,主要实行线式防御阵地战,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对于运动战和游击战没有足够的重视。更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国民党正面战场处于被动局面。为了避免我军遭到日军的围歼,每次战役最终均以撤守退却而告结束。最后,国民党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退守重庆,在15个月内丢失华北、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共13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1年零4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万余人。正面战场的作战,大量消耗日军,分散了日军的进攻力量,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3、抗日战争中期正面战场

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期阶段。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对日作战是积极的,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里,对日军的进攻仍进行了较为坚决的抵抗,因而给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俘日军26.3万余人,自己也付出了101.9万余人的重大伤亡。

在抗日战争的中期阶段,最重要有会战有:

随枣会战(193951日~20日),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914日~10月),日军伤亡达2万人,国民革命军伤亡3万多人;

桂南会战(19391113日~19401030日),国民政府取得昆仑关大捷;

枣宜会战(194051日~618日),国民革命军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豫南会战(1941125日~27日),日军伤亡9000人后,最终撤退;上高会战(1941315日~49日),日军孤军深入,伤亡高达1.5万人;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5月,国民革命军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较小,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月~101日),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国民党在武汉失守后,其政策亦发生了变化,在政治上加强了反共。如1939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秘密颁发《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

 

 

4、抗日战争后期正面战场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战争结束,是抗日战争的后期。在此期间,正面战场的重大会战有: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3日~194216日),国民革命军诱敌深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 

浙赣会战(19424月~728日),日军为摧毁浙赣两省国民革命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而发动,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5月~6月),国民革命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112日~12月),国民革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缅北滇西作战(194311月至l9453月)。日军攻占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后,中国政府后方基地与盟军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即被日军切断。日军进而由缅甸攻滇西,侵占畹町、陇川、龙陵、腾冲等县市,与东线日本中国派遣军对中国境内的正面战场构成东西夹击之势。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在滇西、缅北地区与美军共同对日作战,毙伤日军4.8万余人,打通了中印和滇缅公路。

豫中会战(19444月~525日),日军打通平汉线而发动

长(沙)衡(阳)会战(19445月~8月),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

 桂(林)柳(州)会战(19448月~1210日),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桂林和柳州沦陷。

湘西会战(19454月~6月),在国民革命军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保存实力,等待胜利的方针,把中国抗战的胜利寄托在美英盟军身上。这一阶段正面战场对日军的作战基本上采取避战应付的态度。在此阶段,国民党比较积极的作战是滇西缅北反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蒋介石在反共方面却积极了,19411月,国民党军发动围歼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3310日,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从思想和舆论上掀起了反共逆流。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

由于中日之间战争力量对比悬殊,如果不运用正确的战略对付日本,中国军队很难有效抗击日本。从战争的进程及结果上来看,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运用的战略指导基本是成功的。

国民党军队有主要战略思想有:

1、持久消耗战

战前,中国钢铁产量不足十万吨,而日本是950万吨。日本可生产从手枪到航空母舰的所有武器,中国能生产的不过是步枪和小炮。战争初期可动员448万人的部队,中国军队当时总共有200多万人。日本海空军装备有2700架作战飞机,中国有300多架。海军:日本为190万吨排水量,而中国有11万吨排水量。 

日军大本营恃其绝对优势,在卢沟桥事变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后,便向侵华日军发出了速战速决的指令。1937818日蒋介石正式宣布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要持久战消耗战。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的强横的兵力,我们要以逸代劳,以拙制巧,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820日,国民党军事当局颁发《战争指导方针》,正式确定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战略方针,以转换优劣形势,争取抗战胜利。

 

2、建设抗战大后方

蒋介石确立了强国国防重边陲,弱国国防重核心的战略思想,在中日全面战争开战之前,就着手建设以四川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1935年蒋介石在中央军进入西南诸省以后,又确定了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指导思想。193574日,蒋介石明确提出了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以洛阳、襄阳、荆宜、常德为最后之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

3、避免和敌人过早进行战略决战:

日军作为进攻一方,要速战速决,就必须尽快捕捉中国军队的主力加以歼灭。每次会战,蒋介石都尽力避免中国军队主力遭到日军围歼。例如,徐州是为避免和敌人过早进行战略决战而主动放弃的典型例子,武汉等地也是在此战略指导下而主动放弃的。

4、争取备战时间

蒋介石当时深知中日两国的国力与军事力量悬殊,中国应当进行一定的准备,在准备好的条件下再开战,中国才有取胜的希望。所以,蒋长期奉行对日妥协的政策,尽可能地将全面抗日的时间往后推移。九一八发生不久,蒋介石就在193110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 “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

5、扩散战场,以空间换时间

蒋介石说中国这样的大国:不怕鲸吞,就怕蚕食。为了分散敌人的进攻势头,就必须吸引敌人分布在广大区域上,为此,蒋介石主动发起淞沪会战,并将军队主力放在徐州,以引诱敌人,拉长敌人的战线。

6、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大战的格局中进行

蒋介石认识到,单凭中国的力量是无法战胜日本的,因此,尽量推迟全面抗战的时间,最好将中日战争放在世界大战的格局中去打。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日本,争取了友邦。抗战暴发后,国民党的苦撑待变不免带有消极性质,但却是明智的政策。 

7、改变日本由北向南进攻路线

日本由北向南进攻路线:日军在华北得逞后,必将向南推进,沿平汉、津浦南下攻略南京、武汉。这种自北而南的进军路线,从地形上说,一马平川,极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运动和飞机、大炮、坦克威力的发挥。日军从华北直冲武汉,控制了中国的心脏,将中国切分为东西两半,然后由此东旋,迫使中国军队主力于东部地区背海决战。 

对此,中国军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步、中国军队的主力集中在华北,沿着平汉、津浦路,重叠配备军力,多线设防,逐次抵抗,阻止南下日军威胁南京和武汉。

第二步:中国军队从平津侧背进出冀察,直接威胁平津,组织南口之战,使华北日军主力不敢断然南下,吸引其兵力,以减轻华北正面之敌的压力。

第三步:我军转战山西,利用天然屏障,侧面威胁平汉路之敌。

第四步:组织淞沪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向上海的日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日军仓促应战,并紧急从国内派兵增援,将敌人引到华东地区。

第五步:组织徐州会战:国民党军队集聚重兵于华中,诱敌进入华中。日本为围歼中国军队主力,连贯南北战场,南北夹击中国军队。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抗击,最终放弃了徐州。

第六步:花园口决提:黄河决口造成黄泛区,阻断日军进攻道路,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但是,国民党政府为战争需要的采取的行为,造成中国平民的大量死亡,是应当受到遣责的。

第七步,武汉保卫战:日军在以上几种措施的影响下,放弃了由北向南进攻武汉的路线,改为由东向西的进攻路线,即由长江沿线进攻武汉。19386l8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以初秋为期攻占武汉的预备命令,同时集中25万余人,发动了对武汉的进攻。国民党军在武汉地区坚守3个多月,利用地形阻击敌人。

把敌人引诱到长江流域来,对中国军队有什么战略利益呢?1、扩散战场,分散敌人的进攻力量。 2、从安徽以上到武汉,长江两岸是连接不断的山地与汊港湖泊交错的地形,极不利于机械化快速部队及远射程武器火力的发挥,对中国军队来说却是打防御战的有利地区。3、由东到西的作战线,中国军队可以利用有利工事和地形,节节抵抗,消耗敌人,边打边撤,保存了军队主力不被消灭,同时也掩护了沿海地区人力物力的西迁,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建设。 

 

 

           三、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

第一,在抗战初期阶段,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军民的战略防御,大量地消耗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关于中国不堪一击的政治宣传……中国军民坚持了一年零三个月的防御作战,使敌人损失兵力七十多万人,在军需补给上也发生了严重困难……打破了日本侵略当局在中国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其侵略计划屡屡落空。(何理《抗日战争史》第120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掩护了西南抗战大后方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多次组织战役进攻,寻歼国民政府军队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从缅滇进攻,东西夹击,使国民政府腹背受敌。但国民政府并未为其所屈,坚持抗战到底,国民党正面战场仍然是抗击日本军队的重要战场。

 

第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只是抗日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是统一的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在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主要是战役配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是战略配合。19379月,八路军先后取得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平汉路北段和正太路上的多次作战胜利,有力地配合、支援了正面国民党军队进行忻口、太原会战。1938年春,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五路围攻和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九路围攻时,国民党第35军和第3军等部,支援八路军的反围攻作战,对粉碎敌人围攻起了积极作用。

 

   第四,国民党正面战场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整个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规模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万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0419万人的重大伤亡,共牺牲了8位上将,41位中将,71位少将,17000位校尉,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

 

第五,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从而为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 下一篇
评价内容:
姓名:
验证码: